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0的文章

做圖表前,先理解數據跟需求

通常聽到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們會直覺反射動作就去找出相應的數據 但,你有想過,聽眾或是提出需求者,他真正想要看的是什麼呢? 只要添加多一點條件,就會對於結果的呈現有非常大的不同 以此為例: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 情境一. 今年以來 每個月的 單月銷售數據 跟 累計銷售數據   你可能會用下面的呈現方式 情境二.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你可以按照目標的線性曲線加入顏色管理,並且添加與目標對比的完成% 情境三.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但目前落後,我也想知道後面要每個月補多少訂單才能達標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 "後續單月平均進單量" 所以我會做兩張圖表 圖1. 仍然承接情境二的產出,呈現現況與目標的差異 圖2. 單獨拉出每個月的銷售狀況以及後續的平均需要的銷售量 並且將圖1圖2做垂直對齊,確保肉眼可以直接觀察 情境四.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還有跟去年相比差異多少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 "與去年差異" 此處有兩種選擇 選擇一. 把所需數據都丟在一起 但實在不是很好閱讀... 選擇二. 先把數據的群體區分 (單月份, 兩年相比) + (累計, 兩年及目標相比) 並且思考 對於讀者來說,哪些是作 "比較",哪些是做"數字確認" 需要做出比較或相對性的數列- 放入圖表 需要做精準數字的數列- 使用表格 文章的最後,寫給製作者及讀者(或是提出需求者) 請深思你真正對於數據的需求是什麼 任意增加的條件,都會對於呈現方式產生影響 為了達成有效的溝通與呈現,這樣的思考,是有其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