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做圖表前,先理解數據跟需求

通常聽到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們會直覺反射動作就去找出相應的數據 但,你有想過,聽眾或是提出需求者,他真正想要看的是什麼呢? 只要添加多一點條件,就會對於結果的呈現有非常大的不同 以此為例: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 情境一. 今年以來 每個月的 單月銷售數據 跟 累計銷售數據   你可能會用下面的呈現方式 情境二.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你可以按照目標的線性曲線加入顏色管理,並且添加與目標對比的完成% 情境三.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但目前落後,我也想知道後面要每個月補多少訂單才能達標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 "後續單月平均進單量" 所以我會做兩張圖表 圖1. 仍然承接情境二的產出,呈現現況與目標的差異 圖2. 單獨拉出每個月的銷售狀況以及後續的平均需要的銷售量 並且將圖1圖2做垂直對齊,確保肉眼可以直接觀察 情境四. 請給我本月份的產品銷售狀況,我想知道目標達成狀況還有跟去年相比差異多少 重點在  "目標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 "與去年差異" 此處有兩種選擇 選擇一. 把所需數據都丟在一起 但實在不是很好閱讀... 選擇二. 先把數據的群體區分 (單月份, 兩年相比) + (累計, 兩年及目標相比) 並且思考 對於讀者來說,哪些是作 "比較",哪些是做"數字確認" 需要做出比較或相對性的數列- 放入圖表 需要做精準數字的數列- 使用表格 文章的最後,寫給製作者及讀者(或是提出需求者) 請深思你真正對於數據的需求是什麼 任意增加的條件,都會對於呈現方式產生影響 為了達成有效的溝通與呈現,這樣的思考,是有其必要性的
最近的文章

用圖表繪圖- 第二彈

今天如果你有一個需求 需要評估 類似像地震震央,分別每100km來評估對於各地的影響 或是你想要設新的服務據點,來看每100km裡有哪些客戶分布 藉此來思考是不是適合的地方 地圖你已經畫好了,你現在缺一個畫半徑來衡量的方式 你會怎麼做呢? 你需要每一百公尺當成一個半徑輻射... 你可能會選擇,那就畫六個圓好了,然後每個圓的半徑成等差數列 e.g. 10...8...6...4...2 是,你可以這樣做,但非常的費時 今天推薦一個做法,一樣是要跳脫出你既有的思考模式 運用圖表來畫圖... 思考模式: 本質上你需要的就是等距的六個同心圓 有什麼圖是圓形的?圓餅圖,還有一種進階的叫做環狀圖(Donut Chart) 可以把多個數列放在一起並列比較,我們就要應用這個技巧 你該做的就是幾件事情 新增圖表 選擇圓餅圖最右側的環狀圖 把數列調整到你需要的個數 (在這個範例中我們需要六圈), 所以六個 右鍵- 調整環圈內徑大小,設定為0 (代表你不需要中間空心) 把調整完的環狀圖,顏色選擇無填滿,留下框線 完工 很多時候不要只想著把圖表當作顯示數據的工具 他在繪圖上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喔

漸層?光暈?你會怎麼用來幫助視覺化呈現

漸層(Gradient Color),光暈(Glow) 這兩個聽起來就感覺是在耍炫砲的功能 能夠替我們的簡報設計起到什麼作用呢? 這次就是要來講解這種用法啦 -情境假設- 假設你手上現在有一張產品相關的數據 包含A產品最近十年的 生產量, 消費量, 進口量, 出口量 讀者也會想知道 生產量的年增率, 消費量的年增率 想必資料應該會長的如下圖 原始資料數據 你如果要放在一頁簡報上 有可能做成2張圖表 (生產+消費 + 兩條年增率折線,配雙座標軸。另外一個圖表專放進出口數量) 缺點: 數據你要重複貼上,會難以維護 能的話當然就是 貼一次數據,處理完所有的視覺需求 有沒有可能?答案是有的,但是勢必會需要微調 初期完成的狀態  版面看似清爽但仍然有幾個問題 1) 顏色屬性過多(灰、黑、綠、紅) 2) 折線圖會受到柱狀圖的影響難以明確辨識 此時就要請到今天的主角功能出現,首先我們先處理柱狀圖會遮擋到折線的情況 柱狀圖除了頂部以下,中間的"莖部"基本上不具讀取價值 (回想一下你看柱狀圖的時候是在看根部還是頂部?) 所以請出 "漸層" 1) 打開右鍵選單,選取柱狀圖的數列 2) 填滿- 漸層填滿- 漸層停駐點留頭跟尾就好 3) 其中一側 透明度務必選擇100% (讓根部完全透明) 4) 另外一側 選擇你真實想要呈現的顏色 (此處選擇綠色) 由此你就會發現大約下方40%以下的柱狀空間開始清空了 有種雲散開的感覺,但也不影響你判讀柱狀圖的長短 漸層配上透明的應用設定 此時還有一個問題,就算略為把空間清開,但礙於顏色設定,折線與柱狀仍然不是很明顯,此時應該怎麼辦? 看過龍珠超嗎?知道超級賽亞人嗎?變身後是不是身邊都有一股氣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設想,如果我們的 折線周圍也有一股白色的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空間清得更乾淨呢 ? 感謝自在極意功的悟空給作者的靈感 此時請出 "光暈" 1) 打開右鍵選單,選取折線圖的數列 2) 光暈- 顏色選擇白色 (當然你也可以看你背景決定顏色) 3) 大小- 如果你想要氣籠罩的範圍更大,可以略為調高 4) 透明度- 建議調低 (太透明等於又會無法遮蓋柱狀圖的影響) 光暈的設定(記得把透明度調為0) 此時應該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覺得要讀取每一組數據都變得相對簡單而快速 而且不會互相干擾了呢?

CTRL, SHIFT在Powerpoint的用處

平常製作簡報的時候,經常有些物件調整好了格式 需要快速對齊或是平移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右鍵複製+複製,貼上?CTRL+C、CTRL+V? 這邊推薦一個更有效率的作法 依舊是使用CTRL、SHIFT,但是要配上滑鼠左鍵 CTRL+滑鼠左鍵 拖曳物件=複製物件 (可選擇複數物件) SHIFT + 滑鼠左鍵 拖曳物件 = 水平/垂直移動物件 (可選擇複數物件) 當兩個一起按呢? CTRL + SHIFT + 滑鼠左鍵拖曳物件 = 水平垂直複製物件 (可以操作複數物件) 知道這個技巧之後,當你在版面上製作相同格式的文字或圖形 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快速的複製並且對齊

圖表不只呈現資料,更可以繪圖

圖表(Chart) 只能用來呈現資料? 誰說的? 我有白紙黑字寫出來嗎? (誤 有沒有看過下面這種頁面?在描述特定事件的里程碑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 時間軸線通常的表述方式(文字方塊為事件) 你通常會怎麼做? 開始插入線條,圓圈,然後配上對齊? No No No 遊戲Boy...這樣做有以下缺點 耗時 難以維護或更新(都是手動調整) 這時候請想起你的好夥伴- "圖表 Chart" 首先,這張圖有沒有很像什麼?折線圖附帶資料點 (Line Chart w/ Markers) 所以你先做的就是插入空白的圖表 插入圖表 接下來,直接填入所需要的年份,數值直接輸入0即可 (注意! 在你要有事件的年份輸入即可,其他空白) 拉出年份 保留需要的事件年份(或是起終點) 產生後的一開始應該會長下圖 初始圖表  開始進行減法操作 刪除圖示, 表頭, 水平線 設定垂直軸, 為了確保時間軸都在圖表中間, 請將最大值及最小值設定正負相等(等距) 將軸置中, 確保時間軸線都位在圖表中央 將原始折線圖的Line移除(No Line), 然後調整X軸的線條顏色, 最後將資料點的大小設定完畢 完成圖 好啦,時間軸就這樣完成了,而且還方便日後的編輯操作,或是機動性調整 也不會有點跟點之間的間距不平均的問題 所以回到最後結論,不要把圖表視作資料的呈現方式,他們能做得比你想的多 甚至你也可以當作多時間軸重疊時的應用 就像下圖這樣 給個提示,這張圖是 用面積圖(Area Chart)製成的 留給有慧根的你去應用思考吧

製圖(Chart)之前,先搞懂資料的相對關係

製圖? 先問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真的有搞懂要呈現的數據之間的相對關係嗎? 為何要問?因為看了一些學生的簡報,在呈現數據的時候,所製作的圖表仍然都還有優化的空間 我們以下面這個論述來思考一下你會怎麼做 請呈現一段時間內,單一產品的全區域總設計產能、實際產出、實際消耗、開工率 (產出/產能) 你會怎麼呈現?腦中可能浮現很多種方式 如果我告訴你,我只會用一張圖做完,信嗎? 設計產能, 實際產量, 實際消費, 開工率 先想好你的資料屬性之間是什麼關係 1. 產出一定是在總設計產能內 (資料間彼此包含)、但消耗量有可能超過總設計產能 2. 要凸顯實際生產跟實際消耗的差距 3. 開工率是%, 所以會應用到副座標軸 有了這些思考模式,剩下就是手繪-實際構圖 並且先劃出引導圖,指引聽眾該怎麼閱讀這張圖,之後就會很快速 再來一個例子 在一段期間內,呈現單一國家每個月的特定產品進口量、出口量以及貿易盈餘 你怎麼想?是像這樣嗎? 2017年某國的每月進出口狀況 我的想法是 1. 貿易盈餘 = 出口量 - 進口量 2. 出口與進口互為減項 (通常是出口正、進口負) 想好了之後,結果呢? 有沒有覺得閱讀速度差很多呢? 所以,製圖是好事,但是做之前 先搞懂你的資料的相對關係 再決定你要繪製的方式!

讀者要的是"精準", 還是"感覺"

數據呈現,到底該用圖表?表格?還是...? 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在處理數據相關資料時第一浮現的問題 我們細分幾個等級: LV1: 數字塞進表格(Table)直接丟出來 LV2: 數字轉化做成圖表(Chart) LV3: 思索所要傳達給讀者的終極訊息,考量讀者所能接收的資訊總量,進而排序呈現方式 以下我們來舉個例子 你是區域負責人 需要向國外呈現出部分地理區域的客戶消費 以及我們公司在這些區域的訂單狀況, 來判斷新的據點應該設在哪裡 讀者(國外)有以下狀況: 不是很熟地理區, 但想要了解 比較關心訂單狀況 You got only 1 page, what will you do? 依照剛剛的三個等級, LV1跟2就不多談了 我們應該可以想得出來出現的狀況... (大概就是一堆表格跟圖) 但是是否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 所以這時,LV3的思考模式很重要 究竟讀者對於特定數據的需求,是 精準需求 or 感知需求 精準需求:會思考絕對數值 感知需求:比較偏向理解相對關係或位置 這樣判斷之後,可以決定我們怎麼操作 所以在這樣的案例之下,我的解決方案如下 應用的邏輯是? 顏色傳遞相對資訊 圖表傳遞精準數據 運用遮罩塑造版面立體程度,使得可操作空間增加(圖層堆疊) 做任何頁面前,請先深思 讀者真正的需求,不要浪費任何人的閱讀時間 你才會是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