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製圖(Chart)之前,先搞懂資料的相對關係

製圖? 先問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真的有搞懂要呈現的數據之間的相對關係嗎? 為何要問?因為看了一些學生的簡報,在呈現數據的時候,所製作的圖表仍然都還有優化的空間 我們以下面這個論述來思考一下你會怎麼做 請呈現一段時間內,單一產品的全區域總設計產能、實際產出、實際消耗、開工率 (產出/產能) 你會怎麼呈現?腦中可能浮現很多種方式 如果我告訴你,我只會用一張圖做完,信嗎? 設計產能, 實際產量, 實際消費, 開工率 先想好你的資料屬性之間是什麼關係 1. 產出一定是在總設計產能內 (資料間彼此包含)、但消耗量有可能超過總設計產能 2. 要凸顯實際生產跟實際消耗的差距 3. 開工率是%, 所以會應用到副座標軸 有了這些思考模式,剩下就是手繪-實際構圖 並且先劃出引導圖,指引聽眾該怎麼閱讀這張圖,之後就會很快速 再來一個例子 在一段期間內,呈現單一國家每個月的特定產品進口量、出口量以及貿易盈餘 你怎麼想?是像這樣嗎? 2017年某國的每月進出口狀況 我的想法是 1. 貿易盈餘 = 出口量 - 進口量 2. 出口與進口互為減項 (通常是出口正、進口負) 想好了之後,結果呢? 有沒有覺得閱讀速度差很多呢? 所以,製圖是好事,但是做之前 先搞懂你的資料的相對關係 再決定你要繪製的方式!

讀者要的是"精準", 還是"感覺"

數據呈現,到底該用圖表?表格?還是...? 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在處理數據相關資料時第一浮現的問題 我們細分幾個等級: LV1: 數字塞進表格(Table)直接丟出來 LV2: 數字轉化做成圖表(Chart) LV3: 思索所要傳達給讀者的終極訊息,考量讀者所能接收的資訊總量,進而排序呈現方式 以下我們來舉個例子 你是區域負責人 需要向國外呈現出部分地理區域的客戶消費 以及我們公司在這些區域的訂單狀況, 來判斷新的據點應該設在哪裡 讀者(國外)有以下狀況: 不是很熟地理區, 但想要了解 比較關心訂單狀況 You got only 1 page, what will you do? 依照剛剛的三個等級, LV1跟2就不多談了 我們應該可以想得出來出現的狀況... (大概就是一堆表格跟圖) 但是是否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 所以這時,LV3的思考模式很重要 究竟讀者對於特定數據的需求,是 精準需求 or 感知需求 精準需求:會思考絕對數值 感知需求:比較偏向理解相對關係或位置 這樣判斷之後,可以決定我們怎麼操作 所以在這樣的案例之下,我的解決方案如下 應用的邏輯是? 顏色傳遞相對資訊 圖表傳遞精準數據 運用遮罩塑造版面立體程度,使得可操作空間增加(圖層堆疊) 做任何頁面前,請先深思 讀者真正的需求,不要浪費任何人的閱讀時間 你才會是老司機